“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内容充实,语言畅达;800~1000字。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作家冯骥才观摩贺兰山岩画之后,感慨“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里的“石”,指的是文化遗产。漫长的历史岁月悠悠过去,只有文化遗产,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诉说着祖先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
之所以说“岁月失语”,是因为岁月无形无迹,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它虽是历史的见证者,但它沉默不言,从不表达。由于我们的疏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消失。进入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发展的日新月异,加速了对过去的遗忘:网红直播的浅薄挤走了古文典籍的深刻,娱乐至死的观念取代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个人主义的思想消磨了家国天下的情怀……当人们不再“怀旧”,当岁月真的“失语”,我们的民魂也会随之丧失之所以说“惟石能言”,是因为岁月需要留声,历史需要铭记,文化需要传承,而其载体与形式,便是文化遗产。鲁迅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就是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中国特色。文化遗产承载历史记忆,承载中华文化与民族的“魂”。延安的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因为它唤醒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感恩;妈祖被世界各地的华人信奉,因为她代表着千百年来人们祈求出海平安与顺利;长城享誉国际,因为它见证着古老中国的沧桑与辉煌。老祖宗留下最宝贵的遗产,从来都不是金银,而是中华民族的记忆和精神。这些文化遗产保留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慰藉心灵的精神食粮,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代桥梁,向我们“言说”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一冯骥才先生想说的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如今我们看到的却是文化遗产触目惊心的毁灭,就像电影《百鸟朝风》的场景:民间的唢呐文化后继无人,面临断裂的危机。电影背后折射的问题是十分严峻的一无数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无数历经数千年的乡土艺术和民俗器物,在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之前,就已经消失殆尽。而当前最关键的是要抢救文化遗产,抢救我们自己文化的“神”“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文化遗产的保护绝不是一项政绩工程,各级政府应对历史负责,深刻理解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并落到实处。因为文化遗产有精华与槽粕之分,社会变革会为其带来新活力、新生命,对待文化遗产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全盘否定,要最大化盘活其经济价值,统筹发展,综合施策,让子孙后代了解文化遗产的温度与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