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标志着爱国主义教育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法治领域。《爱国主义教育法》共五章40条,主要从指导思想、主要内容、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等方面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明确规定。
【金标尺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其一,以立法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在法治框架下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至关重要。
其二,顺应社会需求和民意呼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核心价值观之一,根植于中国人民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该法的实施顺应了社会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广泛呼声和需求。
其三,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该法旨在加强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增强全民族团结统一意识。尤其是针对当代青少年可能出现的爱国意识淡薄、历史认知不足等问题,该法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高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
落实好爱国主义教育法,让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内容要精确。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爱国主义教育法内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学理阐释,要讲清楚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凝练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表现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其次,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形式要灵活。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育推动爱国主义精神的落实,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类主题活动,打造“行走的课堂”,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人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充分运用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宪法宣誓等仪式礼仪,开展各种纪念庆祝、民俗文化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行动力。
最后,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主体要多样。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让人们在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文化遗产、英雄事迹、国家发展等方面产生亲切感、自豪感、归属感。鼓励人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活动、国家建设项目等,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心、强国志,把报国行为自觉融入当下及未来的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让爱国主义教育成果惠及国家和社会。
[推荐阅读]